青年儒家学者宋立林:永远在弘道路上

宋立林,首批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017-2021),现任真人在线网,搜狗百科教授,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副主任,孔子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礼乐文化研究与推广中心主任,同时兼任喀什大学国学院院长,《孔子研究》副主编,《走进孔子》执行主编,兼任贵阳孔学堂学术委员会委员,孔学堂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山东孔子学会秘书长。2023年8月入选山东省首批师德讲师团成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孔子与早期儒学、儒家哲学研究、儒家学术史研究、礼乐文化研究、现代新儒家研究等。发表文章90余篇,著作20余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0余项,成果先后荣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第五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创新教材,两次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推荐的传统文化优秀图书等。

我个人驽钝,年逾不惑而无所立,惟有一颗向学之心,满腔赤诚之情,黾勉从事,蹒跚前行,但我坚信儒学是生命的学问。作为学者,做学问是本分;但作为儒者,践行与传道也是职责所在。因此我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做好自己的学术研究,一方面又走出书斋、做好传播普及工作。前者为基础,后者为宗旨,二者相互支撑,相互推进。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立足文献,探析思想,矢志重写先秦儒学史

我长期进行儒家思想研究、儒家文献整理与研究、儒家学术史研究等,主要致力于结合出土文献研究先秦儒学文献及思想史、学术史,同时做一点现代新儒学的研究。自从读研究生以来,一直追随杨朝明老师的学术理念,从文献与思想两个维度研究孔子与早期儒学。所以,我个人的学术兴趣就集中在先秦儒学。通过对传世儒家文献与出土简帛文献的综合研究,对孔子思想、孔门后学等学术问题进行正本清源的研究,进而重写先秦儒学史,是我的夙愿。硕士期间,跟随导师研读《论语》,整理《孔子家语》,同时作简帛文献的系统研读,奠定了基本的研究路线。在文献整理方面,我的主要工作是《论语》《孔子家语》《孔子集语》“孔子三语”的文献整理与研究,已经出版《孔子家语通解》《孔子家语译注》,前者是集体项目,后者是个人著作。《孔子集语译注》和《孔子家语汇校集注》等都在进行之中。学术史与思想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孔门后学。博士论文《儒家八派的再批判》(新版更名《儒家八派新探》)与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结项成果《孔门后学与儒学的早期诠释研究》与另外一部《出土简帛与孔门后学新探》构成了我的“孔门后学研究三书”。我的目标并不仅仅止于讲清楚儒家八派或孔门后学问题,更想“重写先秦儒学史”,将先秦儒学内在理路、基本精神、核心命题、拓展与歧出等加以廓清,写一部更高水平的《先秦儒学史》。

立足“两创”,面向社会,做新礼乐推广的先行者

我曾经提出,“挖掘传统礼乐的精神需要结合时代需求,而儒学一定要介入生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传播应该比研究更重要,至少两者要并重”。社会上的传统文化普及平台往往鱼龙混杂,群魔乱舞,为此我忧心忡忡。传统文化的普及和传播,如果没有一定的学术基础,往往会流入野狐禅,贻害无穷。这个阵地学者不去占领,就会被怪力乱神占据。那既是国学的灾难,也是我们的失责。

在文化的传播普及方面,我侧重于儒学的当代价值转化与应用(“两创”)。利用学术优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是新时代传统文化研究者的重要使命,做“学术的转化器”,让儒学回归生活,让国人亲近国学。我自觉担负起这一历史使命,以孔子思想的现代价值、三孔等文物如何活起来、礼乐文明的现代转化等为关键领域开展“两创”探索,在山东省大中小学传统文化骨干教师培训及传承工程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干部政德教育、乡村儒学教育、文化润疆等方面进行了多方实践和推广,取得了一些社会反响,事迹和成果多次在央视《新闻联播》和《山东新闻联播》等媒体报道。

近年来,我的兴趣越来越集中到礼乐文化的研究与推广。在我看来,礼乐才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关键,也是“两创”的重点。早在2018年我就提出“新礼乐”的设想,2021年我负责组建真人在线网,搜狗百科礼乐文化研究与推广中心,2022年参加山东卫视齐鲁频道《中国礼 中国乐》第一季的学术策划指导,并担任主要嘉宾。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文化综艺节目,感受到媒体对文化传播的力量之后,我在孔学堂公益讲座、孔子研究院春秋讲坛、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尼山讲堂、北大百年讲堂等平台都着重讲礼乐文化。2022年,我与袁梅老师共同为曲阜市的新礼仪改革策划了新中式婚礼、鲁源小镇等两创品牌,效果显著。2023年,我与田耘社赵松涛先生策划新编相声剧《杏坛·礼乐》。我希望能够通过各种可体验的新礼乐项目,让礼乐为大众所喜闻乐见,让大众能更广泛地接受并参与其中,让礼乐的精神和意识能够熏染陶冶培养出新一代文质彬彬的君子。这个问题的解决才是儒家传统文化真正在社会上发挥积极影响的重要表现。

怀揣梦想,满怀激情,永远在弘道路上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觉得老杜这首诗,最能反映儒家的精神。人文化成,必如春风化雨。“绚烂之极,复归于平淡”。我认为,儒学真正的复兴,并不能仅以学术论著的产出作为标准,而必须是儒学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变得无所不在又好像无所在,是那种“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状态,即儒学的生命力应该体现在中国人正常的日子里。

人需要情怀的,也需要梦想。大学时代通过读梁漱溟、钱宾四进入儒家之门,所以我特别敬佩梁先生那种实干的精神,搞乡村建设运动,扑下身子,进入乡村;也佩服钱先生办书院,搞教育,作育英才。这些年来,我也赓续先贤精神,有若干理想或梦想。

办刊物是梦想之一。早在2004年读研究生期间,我就创刊了孔子文化学院的内刊《孔子文化》,后来又协助杨师主编《孔子文化辑刊》。2021年下半年,我奉命借调到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临时负责文献期刊部的工作,主要是《孔子研究》的编辑。不久我又受命策划《走进孔子》的复刊工作。这是我付出极大心血又投入巨大情感的事业,经过同仁的努力,刊物得以成功复刊。2022年起,由孔子研究院与齐鲁书社合作,正式出版《走进孔子》双月刊,我受聘为杂志执行主编。两年来,约稿、审稿、编稿,都是既繁杂又快乐的事。

我还有一个书院梦。2004年时,我就与段炎平兄策划了“洙泗书院复讲仪式”,2017年与杨朝明师、颜炳罡师、廖晓义老师等推动“洙泗书院复院大典”,让古老的书院重新焕发生机。2018年,受刘强兄感召,我担任汶源书院院长,邀约学界二十多位好友作为学术委员,推动了莱芜汶源书院的复院,并策划了各类学术活动,一时间这激起我巨大的热情。可惜,2020年后汶源书院陷入困境,活动不得不取消,我们师门的学术交流也受到巨大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与杨师、衍华、房伟等同门师兄弟分别凑钱租了一个房子,称作“慢庐”,作为师门共同体的活动场所。在这里,在过去三年之中,我们组织了慢庐“《论语》通讲”、“《孟子》通讲”、“二十四节气”等共计80多场公益讲座,人文雅集两场,学术工作坊若干期,出版《洙泗》辑刊3期。通过线上线下参与活动的学友有近万人次。我目前正在努力推动洙泗书院的真正复兴。

“学宗洙泗,道阐尼山,守先待后,与古为新”,四句话就是我的座右铭,愿以此自勉!

发布:曲阜师大新闻中心

终审:孙祥广

编辑:孙红梅 编审:李文振

发布:真人在线网,搜狗百科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