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园动态
热点动态

    【青春的榜样】做有态度的年轻人——记我校文学院2014级学生曹雨扬

    曹雨杨,真人在线网,搜狗百科文学院2014级学生,现任杏坛文学社社长,文学院《风景》杂志总编。曾主持负责国家级大创项目《异体字界定标准研究》,也多次在《现代语文》、《曲师大报》、《风景》等报刊发表文章。他成绩优异,综合能力突出,连续两年获得真人在线网,搜狗百科二等奖学金,曾组织举办真人在线网,搜狗百科“国学达人”系列活动,“三行情书”大赛活动,“六艺学子讲堂”活动等,荣获“优秀团员”、“优秀团员标兵”、“优秀编辑”等多种荣誉称号。2015年,他参加山东省学生艺术水平考试,通过了软笔书法拾级和硬笔书法拾级。“让态度决定高度”不仅是他的处世原则,也是他的真实写照。

    作为我校最早成立的社团,杏坛文学社已有三十五年的历史。三十多年来,社团成员致力于以文字为曲学子提供慰藉心灵、展示思想的平台。“身为一个文学院的学生,在课堂之外,还应该在一个文学类社团里,提升文学素养,深厚人文底蕴。”抱着这样的想法,曹雨杨在大一刚入校时便报名参加了杏坛文学社,他没有想到,凭借自己的努力与才学,有朝一日能够担任社长一职。

       《风景》杂志是杏坛文学社的社刊,也是文学院学生自主编辑刊物的代表,每一本杂志的出版都备受师生瞩目。为了能将杂志办得尽善尽美,曹雨杨几乎将自己全部的业余时间都放在杂志的编辑中。“它是我们学校历史最悠久的文学刊物了,或许在旁人看来做一期杂志很简单,里面大大小小的工作非常多,要在全校做宣传进行约稿,要与校外的友社、毕业的师哥师姐、地方作协成员进行交流,要集体审稿、校稿,设计封面、标题,还要编写特色栏目,做访谈,写封面故事……这一切,都是我们社员们独自完成。”曹雨杨说,“在我刚接手社长一职时,院里当时给我们杏坛文学社部署了任务,那一学期我们一共要出三本杂志,《走出去》、《新剧场》还有《风景》,作量非常大,那些日子我们全体社员几乎日日挑灯夜战。”我们能够深感受到,面前这位充满书生意气的小伙子当时承受了多么大的压力。正是在曹雨杨的带领下,社团继承和发扬了迎难而上的精神,出色的完成了任务,把压力变成了前进的动力

       谈到文学社的社团精神时,他这样说道:上次百团大战,校社团数量猛涨,已经达到了一百多个其中偏娱乐型的社团居多。近些年大家选择社团的时候都是觉得什么好玩,哪个有意思,就选什么这当然无可非议。但是杏坛文学社不是这样的,它不‘好玩’,也没什么意思,它只能给你一个文学交流的环境,一个编写杂志的机会,提供举办各类文学活动的平台。在文学交流、审稿校稿、编写特色栏目的过程中,文学的素养和品位,精神的层次和高度以及各种实际技能的学习和应用,都会得到提升。这是杏坛文学社比较不同的一点。”

    “我觉得一个人总要在主业之外有些副业,因为长时间地浸入在主业之中,即使再热爱,也难免会出现枯燥之感。所以,主业之外,有了副业的调剂,生活才能不乏趣味。”如果说社团工作是曹雨杨业余生活的主业,那么书法就是他的“第一副业”。“书法带给我诸多趣味有时处事浮躁,有时情绪低落,有时欣然忘忧,我都会选择付诸书法,或放空、或排解、或助兴,更让人学会思考。”常年的坚持,不仅让他拥有了一手令人称道的好字,还磨练了他的心性,2015年,他成功通过了山东省学生艺术水平考试,取得了软笔书法、硬笔书法的最高评定。孙过庭在《书谱》里说:“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曹雨杨将此作为自己学习书法的一个历程,慢慢地,融入生命进程中,敦促着他在平时也努力去多学习,多了解,多接触。

    读书对文学院的学生来讲是尤为重要的,对曹雨杨来说俨然成为了“第二副业”,让我们所敬佩的是,他真正地做到了每天坚持读一点儿书。博览群书的曹雨杨毫不吝啬地向我们分享了他的读书心得,他往往是随着不同的情景读不同的书。“心情闲散、时间零碎的时候,我一般会选择梁实秋、周作人、简媜等名家的散文,不抱任何目的地去读,读到哪算哪。光阴正好的上午,我会读一些理论研究类的书,像《文字学概要》《鲁迅研究》等等,或者一些古籍。因为这些书不仅需要大脑快速运转,还要经常做笔记。闲暇无事的晚上就看看小说,还有像《收获》《人民文学》这些杂志我都常看。”他还经常翻阅的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浮生六记》《影梅庵忆语》《香畹楼忆语》《秋灯琐忆》。“这四书中有四位女性,都是聪慧知性,才情满腹,美丽可人,却不幸早逝。作者皆以抒情的笔调,回忆其平凡雅致但充满烟火气息的日常生活,表露出的那种风情兴味、人生种种无不让人歆羡,而那种缱绻情深、悲欢离合又无不让人动容。”在书中品读不一样的人生,让他觉得每天的生活都妙不可言。

    他很喜欢随意而开放的学习方式,或许这与他无所拘束的性格有关。他觉得学习、读书、研究是独立自由的精神活动,是在不慕荣利的沉潜之中进行的。他说,对于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的能力,学习的能力永远不会过时。而且学习知识的过程以及知识中所包含的精神比知识本身要重要得多,掌握了它,才能让我们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时不会迷茫。“我一直没有见过曹雪芹上过‘畅销榜’,也没有听过陈寅恪的著作能够热卖,更无法想象黑格尔会盘踞着媒体的头条。真正的丰盈与充实从不会热闹起来。但同时,我们读书又不能太过拘谨,要知道任何一篇作品评论的承载量都不会超过原著的内涵。”如今我们身处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会有各路的畅销书榜单、新书推荐,让人应接不暇。而其中,精糟相混,需千淘万漉、吹尽狂沙,方始有一得,我们需要自己独立的眼光与思考,他人评论的角度与立场未必适合你。所以在选择书籍时,有时需要抛开书本上那些理论,正如曹雨杨所说:“仅仅‘跟着感觉走’也未必不是一种选择。”

    “人生的结局都是一样的,重在对这个过程的体验。就像戏剧或小说创作,如果没有冲突,那这部作品就会毫无看头,索然无味。所以大概每个人都有他要撞的南墙,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成长,这样丰富多彩的生命体验才不枉此生。”这是曹雨杨自身对人生的看法,我想这也适合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体验过后方能品味百态,无论是社团上的艰难、生活乐趣与学习兴趣上的选择,曹雨杨都能处理地井井有条,我们一样也可以。这个有态度的少年,我们诚愿他无所畏惧、坚定如一。

    (文:张馨  徐宏常  宋亚南   来源:宣传部新闻中心)

    发布:真人在线网,搜狗百科新闻中心